“江北水城”谋变:山东产研院入场,院地合作下的“四新”棋局
6月20日,在聊城市会议中心的一号会议室里,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山东产研院”)院长孙殿义与聊城市市长李长萍签署《聊城市人民政府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聊城市委书记孙爱军为聊城产研院揭开了红盖头。
聊城多水,23条主要河流、占城区面积1/3的水域撑起了其“江北水城”的美誉。但经济结构较为传统,GDP在山东排名靠后也成为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档口上,新平台对聊城的意义凸显出来。
“这个新平台对聊城来说非常重要。”刚刚履新聊城市市长不久的李长萍显然对聊城产研院寄予厚望:新平台囊括新模式、新关系、新市场、新布局。“我们希望将之打造成为聊城爬坡发展的‘转换器’,动能转换的‘加速器’。”
“我们与山东产研院共同栽下一课小树苗,期待其能成长为一课参天大树。”这句点睛之笔,道出了聊城市与山东产研院共同的心声。
三位“北京人”的新布局
夏至日前的聊城,正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之一。
每天上午,10辆大卡满载1000吨蔬菜从聊城出发驶向千里之外的北京,向首都稳定、精准地提供“菜篮子”农产品。如果说,寿光是名声在外的“中国菜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无论是蔬菜面积,还是种植产量,地处山东聊城的莘县都要超越寿光。
农业大市,工业不强,这是聊城经济的基本面。聊城市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对全市具有明显拉动作用的支柱产业不突出,重点优势产业竞争力不强,传统产业所占份额较大。
上述种种表现,也让揭牌仪式现场的三位“北京人”,聊城市委书记孙爱军、聊城市长李长萍、山东产研院院长孙殿义有了共识。
聊城市委书记孙爱军,虽为山东平度人,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管理学博士的经历让其在北京深造多年;同为山东胶东人的聊城市长李长萍在“空降”聊城之前,长期在北京市工作,曾任海淀区副区长,朝阳区委常委、副区长等职务。
而孙殿义在担任山东产研院院长之前,曾担任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筹)副院长和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长,不论对产业经济还是院地合作,有深入研究,有丰富经验,有大量资源。
故事开始于今年一月份。其时,刚刚履新聊城一个多月的李长萍带队拜访山东产研院。与孙殿义深入交流后,双方在思路和理念找到了共识:
“通过打造新型重量级科研平台,产出一批高水平技术研发和转移转化成果,引进和培养一批产业急需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建设一批‘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孵化一批成长性强的科技型创新企业。”
自此之后,这句共识迅速上升为聊城市和山东产研院的意志。
市场认可是检验聊城院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