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投入”如何变“收入”

作者: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30 15:13:29

今年2月,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研制的《工业企业数智融合建设要求与评价规范》正式实施,这是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新标准,相比之前的标准更加侧重规范、考量企业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应用的能力。作为配套内容,定位为“数据驱动”示范者的“晨星工厂”项目也将在今年启动。

山东推动这项工作较早,截至去年底已有2332家“晨星工厂”入库培育。伴随这项工作全面推开,工业企业将加速构建起一个数据驱动发展的价值闭环。过去一提到数字化转型,企业就觉得是件花钱的事,今后,这件花钱的事将逐渐变得赚钱。

提高数据反哺业务的能力

走进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企业近年持续加码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已然显现:车间大屏如同一个生产运行“晴雨表”,实时呈现各业务板块的产品动态生产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助力企业科学决策、快速响应,由此带来生产效率提升。

但这还不够。“作为中小型制造企业,投入产出比是衡量投资的重要指标,数字化转型这事自然也是。”公司总经理宫大东提到,从业务中积累起来的数据图谱,反哺业务的能力还很有限,并且目前数据价值释放依然是被动的。他打了个比方:就像开车,传统的雷达导航能帮助了解路况信息,而智能导航则能综合用户偏好、道路条件等提供最佳路线建议。为此,天力正在建立一个“数据中台”,先让以往分布在不同板块中的数据实现直采与互通,之后再通过建立中台AI模型形成策略性分析指导,预计到年底,工程技术方面能率先实现智能化决策。

山东有50余万户制造业中小企业,九成以上为规上企业,近年来通过自动化、智能制造较好地解决了一部分员工短缺、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但总体看离企业期待的愿景还有差距。“上云用云、数据治理及数字化转型水平的高低是发挥企业数据价值的前提,山东在这方面基础较好;但实体经济企业还普遍存在对数据应用认识不足、能力不够等问题,数据尚未真正成为企业好管好用的资产。”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所所长李卫指出。去年8月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我省数据资源指数位列全国第一,但创新能力指数、商贸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融合应用指数均位居全国第六,与数据资源大省的地位不匹配。

跟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一样,如能通过对数据这一新要素的生产运营获利,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就能更有效地激活。对此,山东提出以“晨星工厂”为试点,发挥企业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力争今年底“晨星工厂”试点超过5000家,到明年入库培育不少于10000家应用成效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规上工业企业。

“佼佼者”率先探索变现路径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重点是引导企业探索建立数据驱动发展的价值闭环。某种程度上,这很像当初碳资产的探索过程:先是引导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主动节能减排、技术升级,之后,走得更快的企业可以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将之前的努力“变现”。

企业数实融合过程中,业务数据化需要大量投入,而数据业务化后,就可以“挣钱”了。为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据价值化、数据利用收益分配等规范标准和模式做法,山东在推进“晨星工厂”的过程中同步进行企业数据要素化试点摸底,遴选“晨星工厂”中的佼佼者探索数据要素化、价值化的具体路径。

济宁碳素集团是我省数据资产化综合试点企业之一,拟选取工艺曲线、质量管理、供销需求等部分数据资源,逐步实现计量、入表、交易流通等。“目前我们建有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工业大数据采集、存储、计算中心,也建有碳素双链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积累沉淀了一批数据资源。通过试点,一方面希望强化数据的交易流通,加强数据驱动业务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也希望作为碳材料行业龙头企业,率先摸索出一种数字赋能的解决方案在行业内推广。”在济宁碳素集团副总经理卢东房看来,通过数据要素资产化,最终要研发出能交易的数据产品以及相应的流通交易商业模式。

山东鲁花集团有3000多家经销商,目前主要靠人工梳理加工向信贷机构提供供应链数据证明材料,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难等问题。联合浪潮开展试点后,有望研发出规范标准的经销商交易数据服务产品,并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数据变现。“依托浪潮海岳数据中台inDataX产品,我们会先将分散在不同业务系统的经销商数据进行梳理、规划和数据集成,进行数据模型构建治理,之后再根据信贷机构要求,以接口或交易证明方式提供数据运营与验真服务,实现一站式的信贷交易服务。”山东浪潮傲林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相成介绍。

工业数据要素作为流通对象时,会先后被不同主体获取、加工与利用,其流通共享的便捷性与数据质量高低都是价值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王相成表示,通过试点,还将为工业数据交易做大规模、管控风险、合规运营等提供经验。

“入表”将加速数据生产力释放

今年1月起,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明确了数据的资产属性及入表的适用范围、会计处理使用准则、列示和披露要求。这一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涌入数据产业赛道,试水数据资产信贷融资等。

目前,我省本土化的数字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相对较少。“数据入表进一步倒逼数据要素发挥作用,随着先行先试者的增加,也有利于缓解供给侧产品服务不足、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省工信厅数据产业推进处处长孙志强介绍,山东将尽快形成数据资源入表试点工作方案,加快探索数据资源入表机制,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制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指南及数据产品评估规范等,推动前期已启动数据资源入表且具备条件的数据资源丰富型企业率先入表。

在此基础上,山东将在“晨星工厂”“产业大脑”等多个层面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数据赋能行动,形成系统化、整体性、多维度推进格局,加速释放企业数据价值。

据介绍,山东将全力抓好现有2332家“晨星工厂”项目的跟踪服务,引导企业精准策划数字化转型项目、加强数据链建设。同时,将更大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等合作,加快培育国字号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基地)、省级“产业大脑”等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数据在产业链、群的应用。力争到2025年,引育重点数厂数商1000家以上,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达到25%左右;推动数据资源入表试点在重点行业实现全覆盖,建成全国领先的企业数据要素化发展先行区。(记者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