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激发发展新动能——山东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观察(下)
从国内首个纺织服装垂直生态供应链平台到国字号数字基建“双枢纽”,从低效用地入库管理到“一对一”土地要素对接,从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到政策红利直达快享……今年以来,山东把准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在加快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集约发展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既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又高效激发发展新动能。
巩固先发优势,夯实数字底座
跑到全国各地选面料,单枪匹马搞设计,是人们对服装企业的传统印象。但在威海迪尚集团,客户只需要进入尚织平台,就能链接全球3000多名设计师、4000多家面料商,利用3D创新设计技术,结合虚拟缝制,直观看到成衣效果,甚至面料的纹理,实现“一键全球选料和下单”。
迪尚集团副总经理朱洪韬介绍,迪尚打造了国内首个纺织服装垂直生态供应链平台,将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三分之二。疫情对服装企业客户沟通、交互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迪尚借助数字赋能,近两年逆势上扬,全球销售收入连续增长15%以上。
我省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今年山东深入实施“云行齐鲁·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带动上云用云企业数量达到38.2万家,建成一批5G全连接工厂和全场景数字经济园区,以数字化、智能化引领骨干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突破,全省产业数字化发展总体水平在工信部测评中位居全国第二。
坚定不移加快数字赋能,更好发挥数字技术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必须抢抓“新基建”加速布局的窗口期,夯实数字底座。
焦炭被称为钢铁工业的“粮食”,而配煤是炼焦的核心工序,决定了焦炭的品质、价格和成本。与国内大多数炼焦企业一样,位于肥城市的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曾受困于人工配煤不精准造成的炼焦成本高。
如何找到最优配煤比?石横特钢借助全省首个县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华为(肥城)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打造出智能配煤系统。“相比于传统人工配煤方法,智能配煤方案准确率超过98%,每吨焦炭的用煤成本平均降低15元左右。”公司首席信息官于海涛说。
上半年,山东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网建设,新培育橙色云、蓝海等立足山东服务全国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开通5G基站13.3万个,建成运行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为国字号数字基建“双枢纽”唯一省份。
提高亩均投资强度,破解资源环境制约
济南市钢城区,因钢而立、因钢而兴。为重塑产业优势,钢城区今年全面启动建设投资200亿元、占地1520亩的山钢新旧动能转换二期项目,对山钢三分之二以上的生产线进行改造。但这个项目建设之初便遇到了土地使用方面的问题:当地既没有充足土地指标,也很难再找出这么大的连片土地。
钢城区自然资源局走访调查,排查出24宗942亩的低效土地,盘活这些土地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我们对这24宗土地进行市场化评估,将其回收后统一打包成一块土地出让给山钢。”钢城区自然资源局用地科科长张延美说。由此,项目得以顺利推进,过去6座小高炉规划整合为2座3800m³的智能化高炉,重点经济技术与环保能耗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亩均产值将提升至400万元以上。
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处长段秀铭说,山东开展工业用地绩效调查,对全省的27万宗工业用地上的12万多家企业进行了全面绩效调查,今年将全省8500余宗低效用地全部入库管理,出台《关于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意见》,明确了4种开发模式和8项配套政策,以创新办法提高亩均投资强度和效益,破解资源环境制约。
同样是老工业城市,淄博市博山区陶琉圆窑一度多达170多座。随着陶琉产业依据规划逐步搬迁入园,博山区依托陶琉古镇及周边现存的陶琉工业遗存,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历史遗留的13座古圆窑、老厂房和历史街区升级改造,打造为艺术品博物馆等设施。
“这样一来,原来荒废的、废弃的一些厂房重新焕发了活力,预计项目建成之后,每年产生旅游收入3亿—5亿元,增加税收3000万元以上。”博山区山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周意说。
为尽快扭转要素紧缺与资源闲置并存的局面,今年山东在国家下达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的基础上,上浮10%全部分解下达各市。截至7月底,全省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51万亩、闲置土地5.49万亩。
加强要素保障创新,提升服务效能,今年山东还对重大项目土地要素支撑实行“一对一”常态化对接,累计解决各类项目用地堵点难点问题442个,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清单化推进问题化解。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用活用好政策包
7月27日,山东聚隆钢板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王兵,来到博兴县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股权变更手续。虽然手续比较繁琐,对这方面业务也不是很熟悉,但通过事前与工作人员沟通,一次性备齐所有材料,他只用了15分钟就完成业务办理。
填表格、找熟人、跑来跑去,曾是很多办事人员不堪回首的“噩梦”循环。为彻底打破办事难,博兴在全省率先建成“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平台”,以“一链办理”为框架,借鉴“一业一证”改革和“一套表格、一套材料”经验,建成“事项自动集成、场景动态生成”为特色的办事平台,共用共享的材料无需重复提交,可实现一次办事多次留存备用。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力。”博兴县委书记高志国说,受益于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今年博兴顶住了宏观经济不利和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双重冲击,上半年市场主体存量达到56379家,新增市场主体5119家,按照常住人口50万来算,不到10人就拥有一家市场主体。
今年,我省各级各部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85.43万户,同比增长10.58%。
如果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空气”,那么灵活的市场政策就是激活活力的保障。“由于疫情,我们的生产经营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了解到情况后,税务部门及时送来了退税优惠政策,解了我们的大难题。”山东永正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窦霆介绍,企业提交了留抵退税申请,税务部门“云端”及时送政策,一趟没跑,18万元退税很快到账,流程简单易操作,很给力。
为适应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实施,今年山东税务部门及时升级优化金税三期、电子税务局、电子退库三个平台,完善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六税两费”减免扩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退税等核心模块功能,实现税费优惠享受全链条电子化、智能化、简约化。截至7月20日,全省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2245亿元。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山东紧跟经济运行变化,今年集成发布四批“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清单包含助企纾困、扩大有效需求、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社会民生保障等方面共280余条政策措施。仅助企减负方面,预计全年可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再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1500亿元以上。(记者 赵洪杰 李子路 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