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成绩单背后的奋进密码——当前山东经济形势观察(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又一个禾谷成熟、满地金黄的收获季节即将到来。
“十四五”开局之年,走完上半程的山东经济,呈现出持续“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显著特征:无论是同比增长,还是两年平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等指标,都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新经济快速成长,“四新”经济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6%。
面对持续演变的全球疫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制约“六稳”“六保”突出问题,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见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持续用好动能转换这把“金钥匙”
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歌尔光学产业园项目正在打造引领前沿发展的高端增强现实产业基地……创新动力不断外溢,今年上半年潍坊市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6%,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
去年在受到疫情冲击后,制造业大市潍坊正稳健复苏。其中,6月份全市36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00.1亿元、利润31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9%、54.4%。
窥一域而知全局。
今年上半年,山东生产总值为38906.35亿元,同比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6.1%。从近两年平均增速看,与2016-2019年四年平均增速相比,当前山东重点领域主要指标均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
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扎实促进“六稳”“六保”落地,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全面提升“四进”攻坚督导服务水平,协调解决突出问题6118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390个年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88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8252个,技改投资增长23%,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523家、总数居全国第三……今年,山东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固本培元,稳定预期,推动经济在持续复苏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经济稳中加固的同时,经济质量效益的提升更加令人欣喜。
在菏泽高新区,总投资17.5亿元的山东步长制药中药现代化集成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组装,项目以高端智能装备为基础,实现药品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年可加工各类中药材3.85万吨,年产值达72亿元。从当初的几家传统药企,到多家高科技药企、产业园齐头并进,如今的菏泽生物医药产业拥有了一批先进技术成果,打造了一批优质产品,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
“受疫情影响,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谁的高附加值产业多,谁的经济增速就比较快。”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郑世林说,山东这几年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比较快,新动能成长是经济稳中提质的关键因素。
山东既有的资源型、重化工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一直是“心头之痛”。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表示,山东是转型中国的经典缩影,在整个世界的增长引擎都将实现革命性转换之际,大家都很关注山东能否突出重围,凤凰涅槃。
只有先做好“去”的文章,甩掉低端产能的“坛坛罐罐”,才能把“笼子”腾出来,让优质资源向高端产业和项目集中,为培育新动能释放空间。
2017年以来山东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关停化工企业2300多家,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今年上半年,山东又压减粗钢产能1840万吨、电解铝产能321万吨,淘汰落后炼油产能2201万吨。
除旧才好布新。山东突出重大项目拉动作用,今年推出了12929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数据显示,山东“四新”经济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6%,占全部投资比重近5成。与之相佐证的是,高端工业快速增长,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5%,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0%。
“经济发展实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而新旧动能转换,正是打开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那把‘金钥匙’。”省政府研究室宏观处处长徐俊青认为。
“内外兼修”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时隔两年,今年7月,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再掀合作热潮。两天时间,共签约重点外资项目96个,投资总额118.5亿美元、合同外资50.2亿美元。无论是签约项目数还是投资额,都比第一届峰会有了较大增长。
放眼全省,上半年,山东外贸外资成绩单领跑全国:进出口增长42.2%,增幅高于全国15.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5%,增幅列全国利用外资前六大省市首位。
在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看来,山东既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区域,位于“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又地处环渤海经济区,与日韩等国地缘相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山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疫情是最大变量,也蕴藏着巨大机遇。“正是由于山东充分发挥工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抢抓机遇、化危为机,才能实现外贸逆势增长。”郑世林长期关注山东对外开放,他发现,与前些年相比,这两年山东开放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正迎头赶上先进省份。
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稳外贸稳外资“32条”、高水平利用外资“20条”、落实RCEP先期行动计划等推动外资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创新举办重点外商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深化山东与港澳台合作推进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加快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开局之年的山东,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关键举措接连出台,在高能级开放平台创新引领下,重大经贸活动的溢出效应和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持续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呈现新气象。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8月2日,济南市企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服务中心统筹全市企业服务事务“一口办理”,实现涉企服务集成化、标准化、专业化。就在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公布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济南强势跻身营商环境便利度全国前十城,是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突破行动,省属国企改革重组成效加快显现,“一业一证”扩大至50个行业,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形成创新成果110多项……“上半年山东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密切相关。”付保宗说。
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保持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良好势头,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山东高质量发展全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山东着眼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发布两批次共43项“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重点民生项目清单,众多实事好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赢得广泛点赞和支持。
全省11270个县级以上示范标准村卫生室,配备了重点人群智慧随访设备和康复理疗设备;全省1698个项目“交地即办证”,405个项目“验收即办证”,259个项目“交房即办证”,极大解决了群众办证难问题……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新年伊始,山东第一批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印发实施,46项惠及国计民生的“真金白银”举措引来社会高度关注。随后,3月底发布第二批49项政策清单,5月底发布第三批25项政策清单。
“黄金政策”发挥出“黄金效应”。不到半年时间,3批120项政策包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260亿元,成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引擎。
政策落实到位了,市场主体稳住了,民生也就有保障了。上半年,山东城镇新增就业63.9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4元,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4%;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05,比上年同期降低0.09。
开局之年,山东织密安全网、筑好安全墙、守牢安全底线,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播种5993.2万亩,单产440.0公斤/亩,总产2637.2万吨,上半年山东夏粮各项数据再创新高;“烟花”来袭,全省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民携手战“汛”;持续完善疫情防控政策体系,全力推进疫苗接种……
着墨绿色,为开局之年的高质量发展绘就浓重底色。
黄海滔滔,碧波荡漾。今年3月山东开工建设的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半岛南3号项目,已于近期具备了送电条件。这一台台高耸入云的“海上大风扇”生产出的清洁电能,将输入到齐鲁大地的千家万户、万千工厂。
作为能源消费占全国近十分之一的东部经济大省,山东能源转型发展与节能减排成效,直接关乎全国低碳经济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山东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办法、能耗“双控”工作总体方案;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41.2%……
“坚定不移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扎实推进‘四减四增’,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山东正向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加速前进。”徐俊青表示。
站在“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之上,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将更加美好。(记者 赵洪杰 李子路 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