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创新管理,让人才带着“大脑”进来——访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1 08:53:42

创新管理,让人才带着“大脑”进来

——访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

 

“我省在‘十四五’爬坡过坎,应该做好两篇文章:培育新兴产业调整结构,升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而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把创新作为第一抓手。”近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接受记者采访,为“十四五”山东发展建言献策。

孙殿义认为,工业再向高端走,依靠引进技术会越来越困难。到了产业链的高端,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升,更加集约使用资源,减少排放,这就要迈向更高层次的工业化。所以中央提出,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山东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怎样向更高端的产业迈进。孙殿义认为,从路径上来讲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转型。首先要解决产业结构的问题。面向新的方向、新的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健康产业、海洋等等领域,现阶段都是新的市场。
  二是升级。要做结构调整、布局新产业,现有的产业不是要扔掉、关掉,而是怎么提升水平。“比如说家用电器,怎样升级?海尔卡奥斯向智能化发展,能够通过家电产品的升级,实现家庭的智能化升级,将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海尔可以充分抓住这样的机遇和优势,向智能化、健康化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孙殿义举例说。
  “培育新兴产业调整结构,升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关键要靠技术。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足,所以开始布局。”孙殿义表示。山东很重视科技,一直投入比较大。但是诸如航空航天电子材料等领域早期主要布局在我国内地,到了转型阶段,这些科技资源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山东在相关科技领域的供给不足就显示了出来。
  “做轴承很难做过河南洛阳,为什么?”孙殿义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因为洛阳有一个全国唯一的轴承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有全国唯一的轴承本科专业,教育、科技的积累和优势变成了产业的优势。

科技是产业链的最前端,人才是科技创新事业的第一资源。创新管理,让人才带着“大脑”进来,带着“商品”走向市场。孙殿义带领的山东产研院,目前已经成为科研单位创新管理的“试验田”,无行政级别,完全去行政化;无主管部门,制度规则自己定;一个事业单位,按照市场化企业化管理。定义识别技术,让能干事的人才进来。从顶层设计制度,坚持以创新创业者为本,着力人才识别、管理、培育和服务。

具体来说,在哪些领域山东有机会?孙殿义认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微纳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应该抢占先机和制高点。

孙殿义认为,信息基础设施在地面上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到了5G时代,铁塔越建越密,仍然解决不了海洋、沙漠等无人区的信号问题。而航天的成本在快速下降,天基互联网的巨大优势:超带宽、无死角、低成本,必将引发一场新变革。同时,精准导航、卫星遥感也呈爆发态势,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将创造巨大的产业机遇。因此,空天信息产业应该作为“十四五”的头等产业来布局。

智能时代对器件的要求越来越小,微纳制造是新趋势。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山东在微纳制造方面应该加快布局,包括芯片、机电关键零部件等等,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同时,材料是一切工业的基础,一切制造都是对材料的加工。山东在材料制造上是有优势的,作为全国能源资源材料基地,把材料制造做到极致,会整体提升制造业的水平。